今天,放映了整整153天的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终于结束了它的银幕旅程。其成绩可谓辉煌,总票房达到了154.46亿元。
说实话,如果能给我分个小数点后的零头,我的喜悦程度不亚于这部电影的成功。回顾它的战绩,《哪吒2》打破了113项纪录,赢得了308项里程碑成就,包括——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冠军、中国影史观影人次冠军、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位、全球影史动画片票房冠军等诸多荣誉。
尽管《哪吒2》已经在银幕上奋斗了近半年,但下档之后,依然有许多影迷对它依依不舍。有不少人甚至跨越千里,专程前往参与哪吒的告别活动。
然而,在这一片欢庆和掌声中,差评君注意到,哪吒的出品方光线传媒的老板王长田,似乎在近期引起了一些争议。原因出在上海电影节上,他发表了一番话,引发了不小的讨论。
展开剩余87%他说:“我们面临的,是全世界最不合理、最不公平的票房分账问题。”接着,他还补充道:“我们作为片方,仅能从100元的票房收入中分得38-39元,扣除发行等成本后,制作方和投资方到手的,差不多只有33元。”
打开猫眼电影专业版一查,差评君发现,王长田所言不虚。虽然《哪吒2》在票房上取得了154.46亿元的好成绩,但实际上,片方收入只有55.02亿元,也就是票房的35.6%左右,勉强超过三成。
那剩下的钱都去了哪里呢?与某些软件的上架方式不同,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,一旦进入口袋,就得分成好几份。首先,国家要收取5%的电影专项资金和3.3%的特别营业税。扣除这些费用后,剩下的139.77亿元才是可以分账的票房,也就是所谓的“分账票房”。
接下来,影院和院线分走大头,一般情况下,分成比例不能超过57%。而片方和发行方的总分成,通常在43%左右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小的费用,比如1%的中数代理费。片方拿到的钱之后,发行方还要从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发行代理费。因此,最终片方的实际收入不到40%。
看起来,制片方们不仅自己投资制作电影,还要进行宣传造势,结果忙活半天,最终却无法拿到票房的半数。反倒是电影院,几乎什么都不做,只需要放映电影就能安稳赚钱。
更让制片方眼红的是,中国的分账比例比许多国家都要低。在北美市场,票房表现优异的电影,通常由片方获得较高的分成,比例在60%左右;欧洲大概在55%左右;韩国和印度也差不多有60%。
因此,院线和片方的矛盾从世纪初就开始了,基本上隔几年就爆发一次。最为人熟知的是2012年那场大规模的分账战争,当时大家戏称为“五大金刚对抗十三太保”。在那一年,光线传媒、华谊、博纳、星美等五家电影公司联合发布了通知,要求从《一九四二》、《一代宗师》等9部贺岁片起,院线的分账比例从43%提高至45%。但院线方并不买账,联合组成了抵制联盟,威胁不播放这些影片。最终,华谊兄弟成为其中的“叛徒”,偷偷与院线达成协议,最终问题才得以解决。
与当年那些惊心动魄的争斗相比,现在王长田的几句轻描淡写的话,似乎不过是小打小闹。然而,网友们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。曾经大家只是围观热闹,最多担心春节档的片子没得看;但如今,大部分网友却不再站光线传媒这边了。
舆论大致分成两派,一方认为,既然《哪吒2》大获成功,光线传媒已经分到51亿,怎么还不满足?有钱人就别再刺激我们这些普通人了;另一方则认为,这种说法在当下几乎不可能实现,特别是影院投资和经营者们的立场。
一位影院投资人老蒋告诉我,他们的日子才是最为艰难的。尽管北美影院的分成比例低,但它们往往通过抢占区域性独家放映权来弥补。比如,如果你拍了一部《金毛火锅传》,即便只拿30%的票房分成,但你可以在两个月内独占放映。如此一来,虽然分成低,但影院能够靠独占优势赚得更多。而且,北美的影院并不单单依赖票房收入,许多影院靠高利润的副产品(如爆米花、饮料等)来维持收入。
老蒋表示,在中国,影院的分账比例如此低,甚至难以维持正常运营。以他的影院为例,每月要卖出70-80万的票房才能保本,但现在只能勉强维持在40万,甚至有时只有20-30万。他的影院还算上海前100强,但其他影院的生存状况则更为堪忧。
甚至一些影院为了生存,不得不采取偷票房等违法手段。票务系统是国家监管的,但有些影院通过售卖手写票、捆绑销售电影票与其他商品等方式,将票房收入转移到卖品收入上,以躲避分账。
面对这种情况,单纯讨论如何提高制片方的分账比例,似乎并没有太大意义。毕竟,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分蛋糕,而是蛋糕本身太小,谁都吃不饱。当大家都在为自己那一口饭而拼命时,谁多吃了一口,便会引来无尽的争议。
根据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报告,2024年中国电影的总票房预计将下降至425.02亿元,比2023年下降了22%。在这种情况下,似乎这个问题真的变得无解了?
微博CEO王高飞也指出,如果继续这样下去,恐怕没人能撑得住。要么是咬牙坚持,要么就淘汰掉影院。
虽然影院的淘汰已是不可避免,或者说正在进行时,但留在行业中的人仍然可以另辟蹊径。比如,制片方可以尝试发展IP衍生品,北美等地的衍生品已经成为电影收入的重要来源,甚至能占到影片总收入的70%。例如,《狮子王》票房7.8亿美元,而其衍生品收入高达20亿美元。
2024年,迪士尼和环球的财报显示,非票务收入已经占到它们票房收入的60%。
此外,影院也可以拓展其他业务,避免资源闲置。比如,去年巴黎奥运会期间,许多人选择在电影院观看赛事直播。如果能够放开更多赛事转播权限,影院也能开辟新的收入来源。
票房分账虽然不能直接大幅度调整,但在具体分配上,大家可以更加灵活。比如,在电影上映初期,可以调高片方的分成比例,帮助片方尽快收回制作成本;而在后期,随着观影人数的减少,影院面临的成本压力增加,应该由影院方承担更多的成本,进而获取更多的回报。
北美的做法是,电影首映周片方可以拿到60%以上的收入,但随着电影上映时间的延长,影院的分成比例会逐渐上升,直到第四周,片方的收入通常会降到50%以下。
尽管如此,改变依然需要时间,现阶段的政策减免只能缓解眼前的困境,无法根本解决问题。归根结底,内容产业的复兴,还是要靠优秀的内容。老蒋认为,近年来电影市场的低迷,与大量烂片的出现密不可分。观众的耐心被消耗殆尽,导致许多人已经不再愿意在电影院花费两个小时看一部电影。而像《哪吒2》这样的好片,却再次为市场和资本注入了一剂强心剂,证明了中国观众依然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。
只有当市场“蛋糕”足够大时,大家才能放下分配的争议,专心享受共同的美好成果。
发布于:山东省胜亿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